娱乐知识|范仲淹是哪里人,范仲淹的简介和主要作品


范仲淹哪里人中国 , 北宋神宗年间参知政事(副宰相), 在1043年进行政治改革 。
范仲淹祖籍是哪里的北宋初年

【娱乐知识|范仲淹是哪里人,范仲淹的简介和主要作品】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政治家、文学家 。 范仲淹幼年丧父, 母亲改嫁长山朱氏, 遂更名朱说 。 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 范仲淹苦读及第,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。 后历任兴化县令、秘阁校理、陈州通判、苏州知州等职, 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。 康定元年(1040年), 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, 采取“屯田久守”方针, 巩固西北边防 。
扩展资料:
范仲淹“文武兼备”、“智谋过人”, 无论在朝主政、出帅戍边, 均系国之安危、时之重望于一身 。 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, 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;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, 虽只推行一年, 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, 成为王安石“熙宁变法”的前奏;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, 他也殚精竭虑, 鞠躬尽瘁 。



范仲淹是什么朝代的人?范仲淹祖籍是苏州吴县 。
范仲淹(989年8月29日-1052年5月20日), 字希文, 汉族 。 苏州吴县人 。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 。
范仲淹幼年丧父, 母亲改嫁长山朱氏, 遂更名朱说 。 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 范仲淹苦读及第,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, 迎母归养, 改回本名 。 后历任兴化县令、秘阁校理、陈州通判、苏州知州等职, 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。 康定元年(1040年), 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, 采取“屯田久守”方针, 巩固西北边防 。 庆历三年(1043年), 出任参知政事, 发起“庆历新政” 。 不久后, 新政受挫, 范仲淹被贬出京, 历知邠州、邓州、杭州、青州 。 皇祐四年(1052年), 改知颍州, 范仲淹扶疾上任, 于途中逝世, 年六十四 。 追赠兵部尚书、楚国公, 谥号“文正”, 世称范文正公 。
范仲淹政绩卓著, 文学成就突出 。 他倡导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 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, 对后世影响深远 。 有《范文正公文集》传世 。
范仲淹担任邠州知州时, 有一次登楼饮酒, 尚未举杯, 就看到几个人披麻戴孝地营造葬具 。 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, 得知是一名书生客死邠州, 准备就近埋葬, 但墓穴、棺材和治丧用具尚未制备 。 范仲淹听后非常悲伤, 立即撤去酒席, 并赠以钱财, 使其得办丧事 。
庆历年间, 张海(一说王伦 )率领人马攻打淮南, 路过高邮, 高邮知军晁仲约料想无法抵挡, 就昭示当地富人捐钱献酒, 前去慰劳, “盗寇”很高兴, 没有施暴就离开了高邮 。 事情传开后, 朝廷非常愤怒, 富弼提议处死晁仲约 。 范仲淹说:“若郡县兵力足以应战或防守, 遭遇贼兵不抵御而去贿赂, 在法理上知军必须处死;但实际情况是高邮兵力不足, 根本没有办法抵抗或防守;这种情况下杀死知军不是立法的本意 。 ”仁宗听后, 接受范仲淹的意见, 赦免了晁仲约 。
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, 勤政爱民, 深得百姓爱戴 。 范仲淹戍边西北时, 邠州、庆州的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, 在其生前就悬挂他的画像以祭拜 。 范仲淹去世后, 闻知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, 羌部族的数百首领, 像孝子一样放声痛哭, 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。
范仲淹是哪国的人?
去看看

    推荐阅读